【素食、彈性素食與葷食】50+該如何取得均衡蛋白

50AddOil
2025年5月14日文章目錄
重點摘要
對於50+人士而言,維持身體機能與肌肉質量是健康老化的關鍵。蛋白質作為構建肌肉、修補組織及維持免疫力的重要營養素,其攝取量與質素尤為重要。
隨着飲食習慣多元化,越來越多人選擇素食或彈性素食(即主要以植物為主,偶爾攝取動物性食品)。然而,不同飲食模式下,蛋白質的攝取來源與吸收效率亦有所不同。
本文將深入探討素食、彈性素食與葷食三種飲食方式下,50+人士如何有效攝取均衡蛋白質,保持健康與活力。
為何50+人士更需重視蛋白質?
隨年齡增長,人體肌肉量自然下降,這種現象稱為肌少症(Sarcopenia)。若蛋白質攝取不足,將加速肌肉流失,影響行動能力與生活質素。
研究顯示,50歲以上人士每日每公斤體重應攝取約1.0至1.2克蛋白質,較年輕人略高。此外,蛋白質的質素亦需考慮,特別是是否含有足夠的必需胺基酸。
素食者的蛋白質來源與建議

素食者不食用任何動物性食品,包括肉類、魚類、蛋與奶製品。
常見植物性蛋白質來源:
黃豆與豆製品(如豆腐、豆漿、腐竹)
扁豆、鷹嘴豆、紅腰豆
堅果與種子(如杏仁、奇亞籽、南瓜籽)
全穀類(如糙米、藜麥、燕麥)
建議:
結合不同植物蛋白來源(如豆類配穀類),以補足胺基酸譜的不足。
選擇強化蛋白質的食品,如添加植物蛋白的飲品或營養粉。
注意鐵、鋅、維他命B12等微量營養素的補充,可考慮服用營養補充劑。
✅ 適合人士:已習慣純素飲食,並能有計劃地攝取多元植物蛋白者。
彈性素食者的蛋白質策略

彈性素食者以植物性食品為主,但偶爾攝取蛋、奶或魚類。這種飲食方式較易達到蛋白質攝取目標,亦有助減少飽和脂肪攝入。
額外蛋白質來源:
雞蛋:含有完整胺基酸,易於吸收
奶類及乳製品(如低脂奶、芝士、乳酪)
魚類(如三文魚、沙甸魚、鯖魚)
建議:
每日可攝取1至2份動物性蛋白(如1隻蛋或1杯奶),以補足植物蛋白的不足。
魚類含有奧米加-3脂肪酸,對心血管健康有益,建議每週食用2次。
留意整體飲食均衡,避免過度依賴加工素食產品。
✅ 適合人士:希望減少肉類攝取但又不完全戒除動物性食品者。
葷食者的蛋白質攝取重點

葷食者可從多種動物性食品中獲取蛋白質,較容易達到每日所需。但亦需注意脂肪與膽固醇的攝取量,特別是對心血管健康有關注的50+人士。
常見動物性蛋白質來源:
雞肉、牛肉、豬肉(建議選擇瘦肉)
魚類與海鮮
雞蛋與奶製品
建議:
優先選擇低脂、高蛋白的肉類(如雞胸肉、瘦牛肉)
增加魚類攝取,減少紅肉與加工肉類(如香腸、火腿)
配搭蔬菜與全穀類,提升膳食纖維攝取
✅ 適合人士:無飲食限制,且希望透過多樣化食材攝取蛋白質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