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佗佻」(音:他條):解作從容自在。「佗」和「佻」本來是分開使用, 在明朝《朱熹集傳》中:「委委佗佗,雍容自得之貌。」及「佻,輕薄不耐勞苦之貌。」,後來「佗佻」二字合用並流傳至今。
「山旮旯」(音:山卡啦):形容狹窄隱蔽的地方。「旮旯」源自北方方言,常配以門、牆、炕等字,例如「牆旮旯」是指牆的角落,而廣東話的「山旮旯」則指偏僻或郊外偏遠的地方。
「齮齕」(音:嘰咭):可追溯到西漢《史記·田儋列傳》:「且秦復得志於天下,則齮齕用事者墳墓矣。」,「齮齕」是側齒咬的意思,形容咬牙切齒的爭執場面,後來引申為口頭頂撞、對人諸多批評。
(資料來源:Eldage 傳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