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發燒溫度】幾多度才算發燒?低燒/高燒的溫度是多少?(附發燒正確處理方法)
健康百科
疾病資訊
1.3K

2024年10月2日
文章目錄
重點摘要
忽冷忽熱、頭昏腦脹,全身乏力,這些都是發燒的典型症狀。發燒雖然普遍,但我們對發燒溫度的了解又有多少?發燒雖然令人不適,但其實是身體抵抗感染的自然反應。了解發燒溫度、種類、成因、潛在病症和正確處理方法,有助你更有效地應對發燒。以下 50+友將會為你一一拆解!
體溫達多少才算發燒?
一般而言,口腔溫度達攝氏37.8度(華氏100度)或以上,就可以定義為發燒。不過,不同部位的溫度測量標準略有不同:
- 口腔溫度:37.8°C(100°F)或以上
- 肛門溫度:38.1°C(100.6°F)或以上
- 腋下溫度:37.2°C(99°F)或以上
- 耳朵溫度:38°C(100.4°F)或以上
由於每個人的基礎體溫略有不同,因此以上標準只供參考。

多少度才算發高燒/低燒?
- 低燒溫度:一般指攝氏37.8度(華氏100度)至38.5度(華氏100.9度)之間的發燒溫度。
- 高燒溫度:一般指攝氏38.5度(華氏100.9度)或以上的發燒溫度。發高燒溫度需要特別注意,因為有機會引起併發症。
兒童/長者發燒溫度標準
不同年齡層人士的發燒定義略有不同,尤其兒童和長者需要特別注意:
- 兒童發燒溫度: 兒童的體溫調節系統尚未發育成熟,更容易發燒。一般而言,兒童的口腔溫度達37.5°C 或以上,就可視為發燒。
- 長者發燒溫度: 長者的體溫調節系統功能下降,即使受到感染,也可能不會出現明顯的發燒症狀,或發燒溫度比一般成年人低。因此,如果長者出現其他感染症狀,例如精神狀態改變、食慾不振、疲倦等,即使體溫沒有達到發燒的標準,也應盡快求醫。
發燒的種類
發燒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:
- 持續性發燒:發燒溫度持續高企,很少下降。
- 間歇性發燒:發燒溫度會在一天內升高和下降,但不會完全恢復正常。
- 弛張熱:發燒溫度波動較大,會在一天內升高和下降,而且會完全恢復正常。
- 不規則發燒:發燒溫度沒有規律地升高和下降。
發燒成因
引起發燒的原因有很多,最常見的是感染,包括病毒、細菌和寄生蟲感染。
- 病毒感染:感冒、流感和登革熱等病毒感染是發燒的常見原因,通常伴隨喉嚨痛、咳嗽、頭痛和肌肉痠痛等症狀。例如,流感引起的咳嗽,痰液可能呈濃稠的黃色。
- 細菌感染:細菌感染,例如鏈球菌性喉炎、尿道感染和肺炎,也會引起發燒。鏈球菌性喉炎會導致高燒、喉嚨痛和咳嗽,但通常沒有濃痰。
- 寄生蟲感染:某些寄生蟲感染,例如瘧疾,也可能引起發燒,這些感染通常與蚊蟲叮咬有關。
- 藥物:某些藥物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或其他副作用而導致發燒。

發燒潛在的病症?
發燒可能是多種疾病的症狀,例如:
- 感冒或流感
- 尿道感染
- 肺炎
- 腦膜炎
- 腸胃炎/腸胃不適
- 其他病毒或細菌感染
如果發燒持續不退或伴隨其他嚴重症狀,應盡快求醫。
發燒需要看醫生嗎?
大多數發燒會在幾天內自行消退。然而,以下情況需要立即就醫:
- 發高燒溫度達39.4°C(102.9°F)或以上
- 發燒持續超過三天
- 出現嚴重頭痛、頸部僵硬、呼吸困難、胸痛、持續嘔吐、腹痛、皮疹或其他不尋常症狀
- 免疫系統較弱(例如患有癌症、愛滋病或正在服用免疫抑制藥物)
發燒的正確處理方法?用冷水洗澡正確嗎?
以下是一些正確的發燒處理方法:
- 多休息:讓身體有足夠的能量對抗感染。
- 多喝水:補充因發燒而流失的水分,有助於降低體溫。
- 服用退燒藥:例如撲熱息痛或布洛芬,可以有效降低發燒溫度。
- 使用溫水海綿擦拭身體:有助於降低體溫。切勿使用冷水或酒精擦拭身體,因為這可能會導致體溫驟降,反而對身體有害。
- 穿著舒適的衣服:避免穿著過多衣物,以免影響散熱。
至於坊間流傳的冷水洗澡,並非正確的退燒方法。冷水會令血管收縮,使身體難以散熱,反而有機會令體溫升高。
總結
了解發燒溫度、種類、成因、潛在病症和正確處理方法,有助你更有效地應對發燒。如果對自己的情況有任何疑慮,應盡快諮詢醫生意見。